赛事

【HK100】港百,还在那里-牵只蜗牛散步

2012开始跑步,2014开始越野,很快进入了一种着魔的境况。对一个典型的工科男来说,有点难度有点目标对我来说感到更有乐趣,最不缺的就是计划性和执行力。2014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丢开跑马,争取能完赛百公里。年初还不知道港百需要抽签,全年的目标赛事竟然只定了港百一个,有点孤注一掷的意味,很幸运1月17日最终站上了西贡的起跑线上。

一年的时间准备,完赛百公里其实算是一个伪目标,只要能坚持每周进山拉练并不难企及。随着越野训练的深入,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,慢慢相信有18小时的把握,也许可以冲下16小时。然而,12月份上量的后期感觉左髂胫束有些异常。由于右髂胫束在7月出过状况,10月痊愈,之后一直非常强健,自认为对髂胫束伤痛的感觉、控制、治疗、恢复已经有少许经验,接下来的训练相应降低了强度做了调整,最终计划还是按16小时的配速先跑,后段相机行事,底线是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走也走个3分回来。实际情况70K后髂胫束伤痛发作决定不再硬撑,开始吃吃喝喝,9小时后走到终点,19h40m侥幸抱回小银人。

回想有跑群讨论50岁后还能否跑的问题,虽然我认为有一定道理,但是心底下其实并不以为然,自认为还是很学究很理性的跑者,不至于50岁就废了。即使伤后再看跑吧关于伤病的20条原因,看起来好像也没有违背任何一条。然而实际上他就是发生了,潜藏在你身体深处的疲劳、伤痛是会找个突破口宣泄的,百公里的超长距离,山地的复杂路况,再加上确确实实的比赛的心态和节奏,这个结果是顺理成章的事。这个问题不是不可以化解,降低比赛配速,或者训练减量减负荷。疲劳的时候,有小伤病的时候,大家一般都会控制里程和强度。反而是状态好的时候,更需要严格遵守适量的减量休息。说到底还是心态,以为一切都没有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,以为一切都在控制之下,以为这样可以更接近自己的目标,过于自信自大但是事实上身体已不能满足自己的野心。

结果虽然远未达标,也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,首个百公里,积累了一定经验

一、是补给及时、高效,没出状况。赛前留意了自己不同天气下饮水的消耗,大致安排了补水CP点和补水量,保证不缺水也保证不无谓地补水,大多数CP直接抓点吃的就走,选择的都是简单的食品如三明治/饭团/香蕉/橙子。隔站会喝可乐补糖,喝可乐其实也可以免了,带几个能量胶足可应付。前70K下来能量充足,后30K大吃大喝更加不成问题,冲线后什么都没吃天亮都不觉得饿。

二、是每3、4个小时花点时间拉伸较易紧张的肌肉,全程感觉良好。完赛安静下来后肌肉有酸痛,周二即完全恢复,不过这也许和后半程走了很多放松恢复有关系。

三、是建立了对笔架山、大帽山等处温度的感觉,这一段北方的朋友笑笑就好。我一直对低温有少许恐惧感,虽然也在10度左右的雨天上山训练过,T恤加皮肤风衣,勉强可适应但是感到十分痛苦,总觉得对半夜大帽山的低温没底,神经质地赛前一周一直在关注天气预报和实况温度。今年的天气很好,但是这些经验对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,也体会到各种天气条件都要进山拉练的好处,没有坏天气,只有软蛋。

最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赛了70K,建立了信心。虽然周末拉练过好几次50、60K,但是在速度/强度上和这次70K没法比,最主要的是平时拉练最后5K、10K的质量可以说都不高,有补给的原因,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高。

赛后再看官方视频,感叹错失好多美景。细细回想,前半程专心脚下赶路,后半程黑夜中慢慢晃荡,不但对大多数景致没有感受,竟然还有两个CP都印象模糊。有朋友评到“得与失总是如影随形”,是啊,不奇怪,即使小有遗憾,看视频更大的感觉还是兴奋,港百,希望明年还能中签。享受风景那事周末和小蜗牛去走走就好,哈哈。